全球通信

我们的理念来源于企业的创新理念和方法,

融入理性概括,在实践中运用
曾国藩的“五到”,锁死“吹牛大王”!
来源: | 作者:李玉萍 | 发布时间: 2018-08-10 | 231 次浏览 | 分享到:
不管你是领导还是普通人,在这一生中都要选择人。领导者要选择下属,普通人要选择交往的朋友。选择对了人,能够让你事半功倍,功成名就;选错了人,轻则事情半途而废,重则自己身败名裂甚至丢掉性命。


但凡见过点“世面”的人还真不怕人吹牛!




曾国藩提到的“五到”可以准确地帮你锁死“吹牛大王”


取人之式,以有操守而无官气,多条理而少大言为要。办事之法,以五到为要。五到者,身到、心到、眼到、手到、口到也。身到者,如作吏则亲验命盗案,亲巡乡里:治军则亲巡营垒,亲探贼地是也。心到者,凡事苦心剖析大条理、小条理、始条理、终条理,理其绪而分之,又比其类而合之也。手到者,于人之长短,事之关键,勤笔记,以备遗忘也。口到者,使人之事既有公文,又苦口叮嘱也。——曾国藩



 选人,按照曾国藩的“五到原则”就可以见分晓——


所谓“五到”原则:

第一,人要到位

所选的人做事是否亲临现场,口若悬河,只是坐办公室空谈,不去获得第一手资料。正所谓“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

第二、心要到

心到,指必须要专注,心无旁骛。对所做的事情,深入地分析主框架、每个细节、起始的原因(产生的原因)及最终结果;把其中可能的原因梳理清楚,罗列出来;然后对他们进行分类整合起来。

这是一个很”牛逼“的工作方法:先分析,后归纳,总结归纳。只有牛逼的人才会用!

第三、眼到

所选的人,是否知晓自己所做事情的各个环节,掌控关键环节,如果“失控”是否有解决方法。这不禁让人想起中学课文中的“庖丁解牛”。

第四、手到。

不要只指挥不动手, 什么事情都让人代劳;

是否动手做好笔记, 记住事情的关键节点。

第五,口到。

所选的人思路是否清晰,是否善于沟通。我们常说沟通要确保“KISS"原则。一定说清楚,说到位,不要怕麻烦啰嗦。


     林则徐可谓”五到“的人。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曾经对林则徐有一个著名的论断,称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史上“睁开眼睛看世界的第一人”。
    
     林则徐在到广州主持禁烟运动之前,举朝上下,包括他林则徐在内,对西方世界都可以说是茫然无知的。

     起初,林则徐本人也和大多数国人一样,以为西方人的膝盖是不能弯曲的,以为西方人之所以喜欢中国的茶叶,是因为他们平常吃得全部是牛羊肉磨成的粉,不喝茶就会便秘而死。

       

      再加上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与生俱来的华夏乃天朝大国的”唯我独尊“的思想,在当时即使只是“睁开眼”也已经是一件极不容易的事。
    
      可林则徐确实是一个有勇气的人。他的勇气就在于,敢于跨越儒家知识分子固有的自信与自大,承认不足与差距。林则徐被任命为钦差大臣赴广州主持禁烟,他逐渐意识到那些洋商的身后有一个自己并不了解的世界,或者说有一个被自己、被国人误解了的世界。所以他虽然不懂外语,却立刻想尽办法招收虽然出身低下但却懂外语的人来帮自己翻译西方的报刊,这在当时的环境里基本上被认为是大逆不道的,也向来是被士大夫阶层所不齿的。


       勇气可嘉,但如果没有曾国藩所说的“眼到”与“眼勤”的功夫,又怎么真正做

到“睁开眼”呢?


       所以林则徐不顾顽固派的非议,组织大量人手搜集、翻译与西方有关的情报。他先是派人把外国人在澳门出版的《澳门月报》译成中文,并编辑成册,然后还派人翻译了英国人出版的《世界地理大全》,并译名为《四洲志》,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介绍世界地理与人文社会状况的重要译著。后来,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林则徐在流放途中遇到了好友魏源,林则徐以书相赠,魏源就是在这本《四洲志》的基础上才编撰出著名的《海国图志》,并在其中提出了著名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选才除了德才兼备,还需要”五到“俱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