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通信

我们的理念来源于企业的创新理念和方法,

融入理性概括,在实践中运用
暴露“没文化”的正是这些……
来源: | 作者:李玉萍 | 发布时间: 2018-08-13 | 199 次浏览 | 分享到:
你若问我,什么是文化?我可能要反问:
你想听用理论论述的文化,还是看得见的文化?


       N年前,某家企业提出了一个需求:建立一套文化体系。

       为了深入了解企业需求,欣然应邀前往企业进行调研。


这家企业距离市区有一定的距离,每天上下班要坐班车。我前一天到达后,便住在搭乘班车的附近酒店。


怕耽误早上赶这趟班车(客户好心安排),我早早起床收拾行李。前往告知的搭乘点。时间差不多了,才被告知地点方向错误。之前早已安排的“领路人”,见到我若无其事地般一边埋怨时间已晚一边自顾往前奔跑。而我又是箱子、又是手提包、又是早餐,好像一个“逃荒者”般。可能自我感觉过不去了,这个“领路人”(一位30左右的女性)终于肯帮我“拿着”早餐了。



班车终于来了,“领路人”冲在前面上了车。我箱子没放好,差点被摇晃的车摔倒,她视若无睹。终于,一位被我“堵”住去路的男士,伸出了帮助之手——帮我把箱子提到了车后排位置。我还没坐稳,那位“领路人”女士已将早餐就马上塞到我的手上……


那刻,我突然想起另一幕:地铁上,一位年轻男士突然拿起一部手机冲向即将关闭的车门。原来,刚才坐在他旁边的一位女士竟然把手机拉在座位上。

不巧,门已经关上,而他比划着手势告诉那位遗失手机的女士,下一站还给她。


        大家是陌路人,他竟然没有贪图别人的物品。这就是——


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车上没有一个人说话,也没有任何人寒暄。我的那位“领路人”拿着手机一遍又一遍地刷着淘宝购物。车子到了工厂。这个企业办公楼崭新,窗明几净,装修风格、陈设、盆栽等都很有时代风格。我不禁诧异这与车上刚才看到的这些员工为何这么大差异??!


经办人告诉我,如果开展“工作”应该以不耽误大家坐班车为好。即便是最能体现企业凝聚的文化建设工作也是如此。走访了生产现场及其他办公楼,各处张贴了不少文化宣传栏,但总体感觉到就是一个字“冷”。机器冷,办公家具冷,员工表情“冷”——面对面相遇的“同事”没什么笑容。


这工会和青年之家的墙壁上,不是明明地写着“大家回家了”,“来我们聊聊”,努力营造“家”的文化。还有文化标语中的“快乐工作、彼此尊重”在哪里?

在这里,我看不


                     无需提醒的自觉

与高层领导面谈后,感觉到领导这个对企业文化的重视和“高标准”。领导在“言语”中表达了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使命感。那刻,我头脑中闪现出具有使命感的大企业风范的中年男人形象。


下午3点,离去机场赶飞机尚有一段时间,于是借用办公室网络,做些文件。此时,办公室的几个男男女,一副松散的样子在吃着水果聊着天。本想聚精会神地完成几样工作,但被他们一声长一声短的聊天打断几次。我稍微听了听他们谈话内容,竟然有些不堪入耳。这个办公室可是所谓的XX群办公室啊!

很明显,这个企业的员工缺乏——


根植于内心的修养


各位也猜得出,这家企业要求的“文化文件”自然是高大上,充分体现企业社会责任担当的大企业风范。 


 

曾经有人总结过,对企业文化最靠谱的解释——


  根植于内心的修养;

  无需提醒的自觉;

  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

  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我还要增加一句——

 不用伪饰的真性情!


    悲哀的是,文化再一次被虚假出卖了!